粮食是关系国民生计的特殊商品和重要的战略储备,提高粮食产量这一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重视与关注。
东北地区农田生产潜力数据是基于耕地分布、土壤和高程DEM等数据,采用GAEZ(Global Agro-Ecological Zones)模型,综合考虑光、温、水、CO2浓度、病虫害、农业气候限制、土壤、地形等多方面因素,估算获取的东北地区耕地生产潜力。该数据集为开展耕地和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揭示近20年来东北地区气候与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力影响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分异规律,厘清两者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差异,为全球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和耕地保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决策参考。
GAEZ模型是由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和IIASA(国际应用合作组织)共同研发了近30年的大尺度土地生产力模型。GAEZ模型首先根据温度和太阳辐射估算在每个栅格种植某种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进而结合可利用水、土壤性质和地形影响估算出光温水生产潜力,然后对适宜种植的作物模拟出在理想土壤条件和管理条件下的气候生产潜力,最后综合考虑农业技术、土壤、地形和耕地分布等因素,采用逐级限制作物生产潜力的方法计算各栅格的粮食生产潜力。
东北地区农田生产潜力数据集在采用GAEZ模型估算粮食生产潜力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了小麦、玉米、水稻、大豆和甘薯五种作物,其中,小麦包括冬小麦和春小麦等4个品种,玉米包括春玉米和夏玉米等4个品种,水稻包括2个品种。这五种作物为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约占粮食总产量的97.7%。数据集单位为kg/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