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集(库)目录
全国各年度兴趣点POI数据 更多>>
城市建筑底面轮廓和高度空间分布... 更多>>
自然保护区边界数据 更多>>
北京老地图 更多>>
东北亚自然地理背景数据 更多>>
全球地表参数遥感反演数据集 更多>>
数据详情

东北地区农田生产潜力数据集

徐新良1刘洛2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华南农业大学
浏览次数:  1648
数据下载次数:  0

数据基本信息

数据时间:  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
空间位置:  东北地区
数据格式:  栅格数据
空间分辨率:  1km
主题分类:  东北农田生产潜力数据集
DOI标识:  10.12078/2023010402

数据联系信息

联系人:  徐新良
电话:  010-64889071
邮箱:  xuxl@lreis.ac.cn
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址:  北京朝阳区安外大屯路甲11号

摘要

东北地区农田生产潜力数据是基于中国耕地分布、土壤和高程DEM等数据,采用GAEZ(Global Agro-Ecological Zones)模型,综合考虑光、温、水、CO2浓度、病虫害、农业气候限制、土壤、地形等多方面因素,估算获取的东北地区耕地生产潜力。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农田  生产潜力

数据说明

    粮食是关系国民生计的特殊商品和重要的战略储备,提高粮食产量这一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政府重视与关注。

   东北地区农田生产潜力数据是基于耕地分布、土壤和高程DEM等数据,采用GAEZ(Global Agro-Ecological Zones)模型,综合考虑光、温、水、CO2浓度、病虫害、农业气候限制、土壤、地形等多方面因素,估算获取的东北地区耕地生产潜力。该数据集为开展耕地和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研究,揭示近20年来东北地区气候与耕地变化对粮食生产力影响的空间格局及区域分异规律,厘清两者对粮食生产潜力的影响差异,为全球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土地资源开发和耕地保护,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决策参考。

   GAEZ模型是由FAO(联合国粮农组织)和IIASA(国际应用合作组织)共同研发了近30年的大尺度土地生产力模型。GAEZ模型首先根据温度和太阳辐射估算在每个栅格种植某种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进而结合可利用水、土壤性质和地形影响估算出光温水生产潜力,然后对适宜种植的作物模拟出在理想土壤条件和管理条件下的气候生产潜力,最后综合考虑农业技术、土壤、地形和耕地分布等因素,采用逐级限制作物生产潜力的方法计算各栅格的粮食生产潜力。

   东北地区农田生产潜力数据集在采用GAEZ模型估算粮食生产潜力的过程中,主要考虑了小麦、玉米、水稻、大豆和甘薯五种作物,其中,小麦包括冬小麦和春小麦等4个品种,玉米包括春玉米和夏玉米等4个品种,水稻包括2个品种。这五种作物为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约占粮食总产量的97.7%。数据集单位为kg/ha。

数据引用方式

请在数据来源部分说明:东北地区农田生产潜力数据集 数据来源于资源环境科学数据注册与出版系统,并引用以下数据论文:
徐新良,刘洛.东北地区农田生产潜力数据集.资源环境科学数据注册与出版系统(http://www.resdc.cn/DOI),2023.DOI:10.12078/2023010402

相关文献

数据下载说明

  该数据集网站不提供免费下载,有研究需要的请联系

          

会员登录后,可以通过以下链接下载数据样例(如果看不到下载链接,请先登录)。

数据下载:

使用本数据的用户

已有 0 名会员下载该数据,最新下载该数据的会员如下:
会员名 单位 下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