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集(库)目录
全国各年度兴趣点POI数据 更多>>
城市建筑底面轮廓和高度空间分布... 更多>>
自然保护区边界数据 更多>>
北京老地图 更多>>
东北亚自然地理背景数据 更多>>
全球地表参数遥感反演数据集 更多>>
数据详情

东北地区1980年代100万土地利用数据

徐新良1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浏览次数:  2838
数据下载次数:  94

数据基本信息

数据时间:  1980年代
空间位置:  东北地区
数据格式:  矢量
空间分辨率:  1:100万
主题分类: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
DOI标识:  10.12078/2023010203

数据联系信息

联系人:  徐新良
电话:  010-64889071
邮箱:  xuxl@lreis.ac.cn
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地址:  北京朝阳区安外大屯路甲11号

摘要

东北地区1980年代10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根据1980年代《中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由人工矢量化完成。

关键词:  东北  1980年代   100万   土地利用

数据说明

    20世纪80年代初,吴传钧先生受中国科学院委托,主持全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编制和研究的国家重点课题。所编制的《中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是他组织全国41个单位300人历时10年完成的世界上第一本全国规模的小比例尺土地利用图集。在该图集中,他创造性地设计了用底色、线条、符号、注记来表现3个层次66个类型的方法,使图面直观地反映了我国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和分布规律,超过了美、英、日、苏等国土地利用分类和制图水平,在设计水平、分类系统、图幅载量等各个方面均位居国际领先地位,成为我国搞好国土资源管理,制定农业发展规划,进行国力综合研究的科学依据。同时,在他领导下制定的《1∶100万土地利用制图规范》成为编制土地利用图以及开展全国性土地利用研究的指南。
  东北地区1980年代100万土地利用数据是根据1980年代《中国1∶100万土地利用图》由人工矢量化完成。给大家免费提供下载的是1km 栅格数据,另外有100米栅格、30米栅格和矢量数据 3种类型,有偿提供使用,如有需求请联系我们。
中国1∶100万土地利用数据分类体系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三级类型

含义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I

耕地

 

 

 

 

指经过开垦种植农作物,经常耕耘管理的土地。即种植粮、棉、油、瓜菜等农作物及莲藕、荸荠、茭白等水生作物的土地。包括:熟耕地;开垦种植农作物,连续利用三年以上的新垦荒地和滩地、海涂;以农为主的草田轮作地;以种农作物为主的农果(林)间作地(林木郁闭度在0.3以下);未满三年的轮歇地、休闲地;耕地中渠、路、田埂、坎、坝及其他附属设施。专业性园地或其他土地中临时种农作物的不作为耕地。

I1

水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筑有田埂(坎),可以蓄水,一般年份能正常灌溉,用以种植水稻或水生作物的耕地。包括:常年水田,水旱轮作田,水旱间作田及种植莲藕、荸荠、茭白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因干旱暂时改种旱作物的水田仍属水田。

I11

平地水田

指分布于平原、河川地、平坝、盆地的水田,一般坡度小于3°。

I12

梯田

指一般坡度在3°—25°之间的沿山坡等高线的阶梯状水田。

I2

水浇地

 

 

指有水源保证及其灌溉设施:在一般年份能够正常灌溉的耕地。包括:自流灌溉、渠、井、喷灌耕地,因干旱水源枯竭造成水利设施暂不能灌溉的耕地。田间无水利配套工程,播前只漫灌一次的耕地和引洪淤灌的耕地不算水浇地。

I21

平地水浇地

指分布在平原、河川地、平坝、盆地,一般坡度小于3°的水浇地。

I22

梯地

一般指坡度在3°—25°之间的沿山坡等高线分布的阶梯状水浇地。

I3

旱地

 

 

指无灌溉条件或设施,靠天然降水供旱作物生长的耕地。包括没有固定灌溉设施,播前只漫灌一次的耕地和引洪淤灌的耕地。

I31

平地旱地

指分布在平原、河川地、平坝、盆地,一般坡度小于3°的旱地。

I32

坡旱地

指一般坡地坡度在3°—25°之间的山坡旱地和梯旱地。

I4

菜地

 

 

指以种植蔬菜为主的耕地。包括永久性瓜菜地(即常年菜地);用于栽培蔬菜的大型温室和塑料棚用地;以种菜为主的菜粮轮作地。不包括临时种菜或种植其它农作物为主、蔬菜为辅的耕地。

II

园地

 

 

 

 

指连片种植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集约经营,以采集果实、叶、根、茎为主,覆盖率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各种乔灌木、热带作物及果树苗圃等用地。不包括干果和木本油料(油棕除外)等林地。

II1

果园

 

 

指连片种植,集约经营,以种植鲜果为主的园地。

II2

茶园

 

 

指种植茶树的园地。

II3

桑园

 

 

指种植桑树的园地。

II4

热带

作物

 

 

指种植橡胶、油棕、可可、咖啡、胡椒、香茅草、菠萝等热带作物的园地。

II5

基塘

 

 

指挖塘筑基,基上栽植桑、蔗或果树,塘内养殖而形成基塘互养,良性生态循环的复合利用方式的土地。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三级类型

含义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III

林地

 

 

 

 

指乔木、灌木、竹类等天然生长和人工栽培的各种树木的土地。包括:郁闭度0.4以上的各种林地;郁闭度0.1—0.3疏林地;采伐、火烧近期内尚未恢复的迹地;经济林地;防护林地;自然保护区、旅游区的森林和成活率大于或等于合理株数的41%,尚未郁闭但有希望的新造林地(指造林后不满3—5,或飞播造林后不满5—7年的造林地),也属林地。但不包括城镇和居民点范围内供绿化、美化的林地和交通线堤岸小于3行的林带以及已划入园地中的各种经济林木。

III1

用材林

 

 

指以提供木材、竹类为主要目的的林地。包括原始森林、原始次生林、人工林、幼林及疏木、迹地等。

III11

针叶林

指以松、柏、杉等针叶乔木为主(其林分占70%以上)的用材林地。

III12

阔叶林

指以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树种为主(其林分占70%以上)的用材林地。

III13

混交林

指天然或人工栽植的针、阔叶树混合生长的用材林地(针叶或阔叶树种占总林分的30%—70%之间)。

III14

竹  林

指连片生长(栽植)竹类的林地。

III15

迹  地

指森林采伐或火烧后五年内尚未更新的林地。

III2

经济林

 

 

指以利用木材以外其它经济价值较高的林产品,如油茶子、油桐子、核桃、板栗、生漆子等的林地及柞蚕放养林地。

III21

木本粮油

指以果实、种子提供干果、油料为主要产品的经济林地。包括板栗、核桃、枣、柿和油茶、油桐、乌桕、花椒等各种干果、油料树林地

III22

柞  场

指连片生长柞树,以放养柞蚕的林地。

III3

疏林地

 

 

指树林生长稀疏,覆盖率10%—30%的林地,或幼林成活率达到合理造林株数25%—40%的林地。

III4

薪炭林及灌丛

 

 

指以提供燃料为主要经营目的的林地和郁闭度在0.4以上、株高2米以下的高山矮林和灌木为主要林分的林地。

III5

防护林地

 

 

指为减免风、沙、水、旱等自然灾害,以保障农业丰收,保护工矿、水利、交通设施以及生态环境的各种林地、林带(网)。

IV

牧、草地

 

 

 

 

指以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经营畜牧业的土地(一般植被覆盖率在15%以上),包括以草本群落为主的灌草丛、荒山荒坡和牧区饲料地等。植被覆盖率虽在5%—15%之间,但仍可用于畜牧业的土地,亦做为草地处理。

IV1

人工及改良草地

 

 

指人工采用灌溉、排水、施肥、补植、围栏等措施,而进行改良的草地。包括牧区饲料地、草库伦、打草场以及人工种植的牧草地。

IV2

天然草地

 

 

指天然生长草本植物为主,未经人工改良而用于放牧、割草和尚未利用的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疏林、灌木草地。

IV21

草甸草地

指地势低缓,水分条件较好,以湿生、中生植物群落为主的草地。

IV22

草甸草原草地

即森林草原草地。指分布在半湿润地区,以中生禾本科、豆科植物群落为主,一般植被覆盖率40%—75%的草地。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三级类型

含义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IV23

干草原

草地

即典型草原草地,指分布在地势开阔的半干旱地区,以旱生植物群落为主,一般植被覆盖率20%—50%的草地。

IV24

荒漠草地

指分布在干旱荒漠地区,植被稀疏,以旱生、强旱生半灌木、灌木植物群落为主,一般植被覆盖率5%—15%的草地。

IV25

高寒荒漠草地

指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寒冷干旱高原,以高寒旱型垫状小半灌木、荒漠植物群落为主,一般植被覆盖率5%—20%的草地。

IV26

高山、

亚高山

草甸草地

指分布在海拔3000米以上,高山森林线以上地区,气候湿润,植被茂密,以禾本科、菊科、豆科植物群落为主的草地。

IV27

高山、

亚高山

草原草地

指分布在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干旱地区,植被稀疏,以强旱生禾草、菊科植被群落为主的草地。

IV28

草山、草坡

指我国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暖温带、亚热带,以农业为主地区的丘陵、低山、中山草地。

IV29

河、湖、

海滨及

低洼草地

指江、河、湖、海涂最高水位线以上,地势低洼,植被覆盖率15%以上,以草本群落为主的草地。

V

水域和湿地

 

 

 

 

指陆地水面和沿海滩涂以及水利设施用地。包括自然(人工)蓄水区;正常水位线以上,堤岸线以下尚未农用的河滩、湖泊、海滩等。不包括滞洪区和垦殖三年以上的滩地、海涂中的耕地、林地、草地、居民地等。

V1

河流

 

 

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年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河道用地。包括河滩地和堤岸。

V11

常年河

指正常年份有水流的河流。

V12

时令河

指干旱地区雨季或雪水融化季节短期有水的间歇河。

V2

运河、灌排总干渠

 

 

指人工修建的大型运河和排灌用的固定沟渠。包括总渠和一级支渠及其渠槽、渠堤、护堤林等。

V3

湖泊

 

 

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的积水池。

V31

淡水湖

指湖水含盐量低(1‰以下)的湖泊。

V32

咸水湖

指湖水含盐量高(1‰以上)的湖泊。

V33

盐湖

指湖内积盐,可直接生产食盐和其他盐类的湖泊。

V4

水库

 

 

指人工修建贮水,调节用水的水域(蓄水量在100000立方米以上大型水库)。

V5

滩涂

 

 

指沿海潮间带海涂和潮间带至海堤之间海滩地。包括防护潮汛灾害的堤坝;海口附近未利用的冲淤土地。不包括已利用滩涂。

V51

沙滩

指植被覆盖率在15%以下砂质土壤为主的滩涂。

V52

泥滩

指植被覆盖率在15%以下泥质土壤为主的滩涂。

V53

草滩

指植被覆盖率大于15%,林木郁闭度0.1以下,以草本群落为主的滩涂。

V54

红树林滩

指沿海林木郁闭度0.4以上,生长着红树林或其它乔、灌丛为主的滩涂。

V6

珊瑚礁

 

 

指由珊瑚虫遣骸堆积而成的土地。

一级类型

二级类型

三级类型

一级类型

编号

名称

编号

编号

名称

编号

 

 

V7

养殖场

 

 

指人工进行水产养殖的场所。不包括综合利用的水库、湖泊。

V71

淡水养殖场

指天然水面或人工修造的水面(如鱼塘)进行淡水生物或鱼类养殖的土地。

V72

海水养殖场

指利用海滩、海涂和海面进行水产养殖的场所。

V8

沼泽地

 

 

指地面平坦低洼,排水不畅,长期潮湿,季节性积水,甚至常年积水,表层生长湿生植物的低洼土地。

V9

芦苇地

 

 

指大面积连片生长以芦苇、席草为主要植被的土地。

VI

城镇用地

 

 

 

 

指县以上城镇建筑用地,包括城镇范围内的居住、机关、厂矿、企事业、文化、教育、商业、街道、绿地、河流等用地。

VI1

大城市

 

 

指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一般指省府以上的城市)。

VI2

中小城市

 

 

指人口在10—50万的中等城市(一般指地级以上的城市)。

VI3

城镇

 

 

指人口在10万以下的城镇(一般指县级以上和图面面积大于2平方毫米的港口区。)

VII

工矿用地

 

 

 

 

指城镇范围以外的工矿、企业用地。包括独立于城镇以外的各种厂矿、油田、盐场、采石场等建筑用地。为保证工矿正常生产、生活而建设的生产、生活的公用地、街道、绿地等。不包括农副业生产用地。

VII1

工矿区

 

 

指独立于城镇以外的各种厂矿、油田、采石场、水电站等所占土地。

VII2

盐场

 

 

指以生产盐为主的场地,包括盐田及附属设施;生产、生活建筑;内部道路、沟渠、塘库等用地。

VIII

交通用地

 

 

 

 

指各种交通干线及其设施所占的土地,只包括城镇以外铁路、公路、民用机场等建筑及两旁路堤、路树(三行以下)附属建筑、沟渠用地。

VIII1

铁路

 

 

指铁路及其场站、路基、附属建筑、林带(三行以下)、排水沟等占用的土地。

VIII2

公路

 

 

指县级以上的主要公路及两侧林带(三行以下)、排水沟等占用土地。

VIII3

海滩

 

 

指我国沿海轮船停泊的主要港口。

VIII4

机场

 

 

指民用机场。

IX

特殊用地

 

 

 

 

指用于特殊目的的专用地。如风景旅游地;自然保护区以及其他特殊用地。

IX1

自然保护区

 

 

指经国家、省以上政府批准为保护自然资源而划定的区域。

IX2

旅游地

 

 

指经国家、省以上政府批准,专门划定的名胜古迹、历史文物、风景游览、疗养区的土地。

X

其它用地

 

 

 

 

指尚未利用或难以利用的土地。

X1

冰川、永久雪地

 

 

指常年被冰川永久积雪所覆盖的土地。

X2

沙地

 

 

指地表砂质,以固定沙丘为主,植被覆盖率5%以下的土地。

X3

沙漠

 

 

指地表砂质,以流动沙丘为主,植被覆盖率5%以下的土地。

X4

戈壁

 

 

指地表以碎砾石为主,植被覆盖率5%以下的土地。

X5

盐碱地

 

 

指地表盐碱聚积,植被很少,只能生长耐盐植物的土地。

X6

裸露地

 

 

指石砾或土层裸露,植被覆盖率5%以下的土地。

X61

裸岩

指石砾裸露,植被覆盖率5%以下的土地。

X62

裸土

指地表土质,植被覆盖率5%以下的土地。


     会员登录后可免费下载东北地区1km栅格数据。

数据引用方式

请在数据来源部分说明:东北地区1980年代100万土地利用数据 数据来源于资源环境科学数据注册与出版系统,并引用以下数据论文:
徐新良.东北地区1980年代100万土地利用数据.资源环境科学数据注册与出版系统(http://www.resdc.cn/DOI),2023.DOI:10.12078/2023010203

相关文献

数据下载说明

  该数据集网站不提供免费下载,有研究需要的请联系

          

会员登录后,可以通过以下链接下载数据样例(如果看不到下载链接,请先登录)。

数据下载:

数据名 操作
1km栅格数据.rar登录后下载
tu1.jpg登录后下载
tu2.jpg登录后下载
分类系统.txt登录后下载

使用本数据的用户

已有 46 名会员下载该数据,最新下载该数据的会员如下:
会员名 单位 下载时间
nbdr 太原 ****** 大学 2025-05-05
Fata 成都 ****** 公司 2025-04-28
atako8126 中国 ****** 汉) 2025-04-26
wangjyone 吉林 ****** 2025-04-16
Ciks 东北 ****** 大学 2025-04-02
2226429017 ****** 2025-02-26
yys123123 吉林 ****** 大学 2025-02-23
13196290613 吉林 ****** 学2 2025-02-19
assc 东北 ****** 大学 2024-12-29
qdylsy 东北 ****** 大学 2024-12-13
Ikir 北京 ****** 大学 2024-11-27
wall 西南 ****** 大学 2024-11-24
changxm 中国 ****** 科院 2024-11-14
cxm201 ****** 2024-11-11
lixiuwe 中国 ****** 究院 2024-11-11